top of page

​線上禮佛

地藏王菩薩

地藏菩薩(梵語:क्षितिगर्भ Kṣitigarbha),又稱地藏王菩薩,佛教菩薩之一,音譯為乞叉底蘗婆,因其「安忍不動如大地,靜慮深密如秘藏」而得名。又因其發有「眾生度盡、方證菩提;地獄不空、誓不成佛」之大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、幽冥教主。亦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與觀音、文殊、普賢等菩薩一同深受世人敬仰。

大勢至菩薩

大勢至菩薩(梵語:महास्थामप्राप्त, Mahāsthāmaprāpta),又譯為得大勢菩薩,簡稱勢至菩薩。以智慧光普遍照一切,令眾生離三途,得無上力;又彼行時,十方世界一切土地皆震動,故稱大勢至,據《觀無量壽經》,祂恆念阿彌陀佛,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,使人得到無上力量、威勢自在,接引眾生往生淨土。

彌勒佛

佛教中有所謂的豎三世佛,其中三尊佛是「燃燈佛、釋迦牟尼佛、彌勒佛」分別代表了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。
其中,大部分人對於彌勒佛的印象應該都是大腹便便、和藹、笑容可掬的形象吧!為什麼會出現在「豎三世佛」中呢?彌勒佛又有甚麼來頭呢?

文殊菩薩

文殊菩薩(梵語:मञ्जुश्री,悉曇文:拉丁轉寫:Mañjuśrī),又稱文殊師利菩薩、曼殊室利菩薩、聞隨師離菩薩,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,代表智慧。

普賢菩薩

普賢菩薩(梵語:समन्तभद्र Samantabhadra),曾譯遍吉菩薩,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,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。是象徵理德、行德的菩薩,與文殊菩薩的智德、正德相對應,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、左脅侍,被稱為「華嚴三聖」。

華嚴三聖

華嚴三聖,又稱釋迦三尊,指佛教《華嚴經》中華藏世界的三位佛、菩薩。中尊為法身毗盧遮那佛(密宗大日如來)或釋迦牟尼佛(毗盧遮那佛在娑婆世界的應身),左脅侍是以智慧聞名的文殊菩薩,右脅侍是以大行(指發大誓願、積大功德)聞名的普賢菩薩。

藥師琉璃光如來佛

藥師琉璃光佛,梵名咕嚕貝魯喇呀,簡稱藥師佛,乃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。一面二臂以吠琉璃藍為其膚色,身穿三衣,右手施願印持藥訶子(藏音:阿如拉,意為藥 王之王),左手托藥缽,缽內貯滿能治眾生因果上一切諸病之妙甘露,具三十二相,八十隨好,以金剛跏趺姿安住於蓮花月輪寶座之上。

Placeholder Image

西方三聖

西方三聖是誰:西方三聖,就是我們經常所看到的,佛像裏面的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,叫西方三聖。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,無量的壽命,無量的功德。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,宇宙的大慈悲。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。

Placeholder Image

觀世音菩薩

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是在亞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,最為人所知的菩薩,亦即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。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、阿婆蘆吉低捨婆羅、逋盧羯底攝伐羅。又作光世音、觀自在、觀世自在、觀世音自在、觀世自在者、窺音、現音聲、觀音。或稱為救世菩薩、救世淨聖、施無畏者、蓮華手、普門、大悲聖者。

釋迦牟尼佛

釋迦牟尼(梵語:शाक्यमुनि,Śākyamuni,意為「釋迦族之聖者」),姓喬達摩,名悉達多(前563/480年-前483/400年[1],巴利語:Siddhāttha Gotama;梵語:सिद्धार्थ गौतम, Siddhārtha Gautama),古印度思想家、教育家,佛教的奠基人;稱號為釋迦牟尼佛(英語:Buddha Śākyamuni)、喬達摩佛(英語:Gautama Buddha)、佛陀(意思為「覺悟者」)、世尊、釋尊等;又簡稱釋迦文佛、釋迦如來、釋迦佛,(「釋迦」是其種族名,意為「能仁」,「牟尼」則是古印度對於聖者的尊稱,意為「寂默」)[2]。釋迦牟尼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的王族家庭,為剎帝利種姓。

關羽為伽藍神

查佛經並沒有以關羽為伽藍菩薩的記載,隋代以前,本來也無這種習俗。其由來,傳說跟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有關。
傳說智者大師在荊州的玉泉山尋覓建寺地點,晚上在山中入定時,關羽顯現,願助智者大師建寺。寺成之後,關羽又依止智者大師皈依受戒,成為佛弟子,並發願作為佛教的護法。從此天台宗的寺院開始供奉關羽。

Placeholder Image

阿彌陀佛

阿彌陀佛在他未成佛前,為妙喜國的國王,叫做世饒王,當聽到世間自在王如來佛說法後,感到無比的歡喜,而且心開意解。他為了追尋和探索無上真正的道意,捨棄了國家和王位,出家為沙門,名號法藏。他專心一意地修行菩薩道並且發願成佛,希望也能像佛那樣的清淨莊嚴,以攝化一切的有情眾生。世間自在王如來對法藏比丘堅定的誓願,很受感動,特地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,廣大圓滿之相,以應其心願。

bottom of page